嘉宾返场 | 从“国风热”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
你会在b站看到这样的组合:长笛演奏配合电子音乐,竹扇手工制作配合满密快速的鼓点……这分别是b站网红囚牛(“囚囚牛”)和才浅(“才疏学浅的才浅”)的作品。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元素,和最流行的表达形式融合在一起。
汉服、竹笛、手工手艺、仿古建筑……我们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小型的中华传统文艺复兴。我们这一代人关于文化的集体记忆是短暂的,而”国风热“是我们集体在慢慢回忆起自己的文化。我们应该怎样去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?2021届牛津中国论坛,王澍、王珮瑜、许知远、囚牛、汪悦进的一场围绕文化的对谈,或许会给予你新的启示。
Part 1
遗忘过去
我们向西方看齐了许多年,急切地向现代化走去。”中国的建筑学是没有教中国建筑的——中国建筑都在建筑史里,“王澍老师提到。传统的经验是历史,代表了过去,与现代对立。他提到自己曾路过一栋正在被拆掉的房子,房子的墙体用了元、明、清的砖。经历了修修补补挺立到现在的老建筑,在今天被毫不留情面地碾成废墟。
“我们那一代人最初只想逃离传统文化,”许知远老师评论。这样的逃避远远不止发生在建筑这一领域上。囚牛老师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,找长笛老师要比找钢琴老师困难得多。
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,伴随着误解和遗忘。汪悦进老师举了几个集体遗忘的例子,比如我们早在宋代就制造出了水磨的钟,但是后来的朝代都将它遗忘,以为西方才是发明钟表的地方。再比如,在印象中,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原始的,但在唐代佛家思想中,和区块链都是相通的。中华传统文化有许多我们所不熟知的智慧......
Part 2
记忆过去
各行各业,都有人试图重新发扬传统文化。王珮瑜老师也时常活跃在大众眼前,将京剧的美普及给更多的人;王澍老师在他的一些建筑作品中,融合了传统的材料;囚牛将传统元素揉进流行文化,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。不过囚牛并不赞同一切的糅合——一些传统经典的再创作,是“乱改老祖宗的东西,还说那是创新,那叫耍流氓!……传承,和它一样就好。”囚牛在论坛现场吹奏了一曲竹笛,他的愿望是让更多人从流行文化中听见竹笛的美,“把观众带进传统文化的‘坑’里“,之后再去进一步了解, 去发现那些经典、“高雅”的乐曲。
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高雅艺术对流行文化的妥协,但高雅和流行的界限在哪里?如果高雅文化仅被极少数人所熟知,甚至于将可能走向灭亡,那是否代价过于大了?正如王珮瑜所说的:”成为大雅后便是危险的,可能会被大俗覆盖……只有雅俗共赏才能拥抱这个时代。“
https://new.qq.com/omn/20210324/20210324A0FOT800.html
Part 3
去向未来
谈及传统文化的未来,许知远老师说:“诚实地面对传统、困境、局限性、宝贵性,从而产生新的可能性和变性。”我们去重新思考传统文化,不是将其作为一种我们达到文化自信的手段(这会有民族主义的危险),而是把传统文化本身作为目的——我们能坦诚地接受其局限,同时也去发现传统文化的宝贵之处。
例如,王澍提到以前的中国建筑有种绘图方法,非常厉害,是“不能够完全量化的自然的体系,但可数字化“。木匠不画图,但画一笔一计算的东西。小木匠不知道,大木匠知道。能够一比一地描述建筑,而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一比几百或者几千。当王澍和王珮瑜聊起京剧,甚至将京剧中戏子和建筑的互动模式同行为艺术联系在一起。
说来说去,传统文化的未来如何,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。如王澍老师所说,“传统这个东西,如果碰到的时候让你心中一动,眼眶湿润,又有点想哭,它死不了的。”
Part 4
返场活动预告
5月23日(星期日)北京时间晚上八点,我们有幸邀请到囚牛老师重返论坛,为我们普及竹笛文化以及国乐在国内的发展和传播。
6月9日(星期三)更有王珮瑜老师返场,为我们讲解中国的梨园和京剧文化,带我们探索京剧的普及史以及其之后的发展前途!
参与直播,请关注我们的官方抖音平台,
或访问阅读原文链接https://v.douyin.com/eDwhQQ2/
直播入口届时会在抖音主页面显示
获取更多论坛信息,
添加OCF小助手微信进入观众群
撰稿:陆佳瑶 吴韵知 范西林
排版:陈意润
官方网站:oxchina.net
新浪微博:OCF论坛
知乎专栏:牛津中国论坛
Bilibili:牛津中国论坛
YouTube:Oxford China Forum
抖音:OxfordChinaForum